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政策背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时代发展面临的紧迫战略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这是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学校教育必须以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把这项工作放到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摆到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社会背景:有害社会问题使学校教育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利益分配的多样化,社会也随之出现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网络传播低俗色情、消极人生和有害信息等有害文化现象。这些社会问题腐蚀和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行为和人生价值取向。使学校感到教育难度更大、压力更重,必须探索一条新的教育发展之路。

()学校背景:学校教育面临着急待解决的新问题。

1.办学规模的快速发展使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增大。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学校招生人数快速膨胀,学校在办学条件和教育管理活动中面临着更多和更复杂的问题:校外食宿人数增多,招生入口门槛降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个体差距拉大,学困生人数上升。其中,个别典型问题学生对班风和校风负面影响大,学生问题发生率居高不下,教师和德育部门感到困难很多、压力很大和十分为难。

2.新课程的实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的核心要求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能力同步发展。教学方式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完成任务转向促进发展。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面对新的要求,学科教学在全面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很多,落到实处的难度很大。

3.学校德育活动难以有效解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层面的问题。高中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出口,学生基本上步入了社会人的行列,行为更为独立,思想更为复杂。学校传统的德育活动不是立足于发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开展,而是停留在规范学生外在表现的浅表层面,用简单的外部干预手段,掩盖学生思想道德层面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深度要求,学生的认知始终停留在为规范而规范的原始状态中。对高中学生而言,如果始终停留在这种原始的定势思维层面,不去重塑思想素质和生命理想目标,学生极易产生对抗心理,导致问题频发和出现难以管理的难堪局面。

4.学校德育活动研究文化积淀丰厚。我校是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80年代末学校确立了“博学广才,器识为先”的办学思想,经过20多年的解读诠释,一路走到了今天。90年代末开始对“活动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进行探索实践;2000年立项省资助金课题“在高中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其成果获省人民政府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学校又努力实施“行为规范工程,学业驱动工程,班级形象工程,班主任自律工程”。通过对德育活动多年持续不断的探索研究,学校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德育活动研究经验辐射到广元市各类学校,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综上所述,为了改变我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深化德育活动的发展,增强高中德育活动的实效性,把德育活动推向更新的高度,学校在2006年申报了“在德育活动中培养高中生责任感”课题,并被列入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由于在责任感的内容和逻辑体系的构建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研究时间延长了3年。于2012年底完成了全部研究任务,并于20134月通过了专家组会议鉴定,顺利结题。

二、课题解决的问题

()学生责任意识扭曲,说服教育难。

1.政治观点消极落后。在对高二学生的一项“喜欢与不喜欢”的问卷中,观点正确的仅占41.3%,不正确的占58.7%。主要表现为:对收看英雄事迹、国家苦难经历、民族英勇斗争、改革开放巨变等影视题材和央视新闻,认为很烦人;对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认为是出风头;对坚持原则的好友,认为是不讲义气。与之相反,热衷于追逐社会低俗时尚,迎合消极落后思潮。有的对低俗的街道文化,认为很爽很酷;有的对色情暴力文化,认为很刺激;有的对江湖结拜,同流合污,认为是讲义气;有的对追明星,傍大款很羡慕;有的对鬼神,抽签算命很迷信;还有极个别的对邪教和恩怨情仇感兴趣。

2.道德意识淡薄荒谬。部分学生由于从小缺少家庭教育管束,长期不良习惯的积累使之形成了错误甚至荒谬的思维定势。一种是以错对错,以牙还牙的小人意识。一种是以强凌弱,与你没商量的强盗意识。一种是损人利己,贪占便宜,欺诈狡猾的骗子意识。一种是不依不饶,巧取豪夺,恶意报复的黑道意识。一种是损坏公物,不讲文明的野蛮意识。一种是侥幸取胜,河里打船河里捞的赌徒意识。一种是鄙视父母,不讲亲情的面子意识。还有一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胆大妄为,不计后果的土匪意识。

3.责任认知肤浅糊涂。高中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快速发展,对正确与错误选择的两面性很强。由于内在素质差,往往在对正确与错误的选择中,把错误的东西作为自己的追求,因而做出不负责任的事情。有的学生对必须承担的基本义务,懒惰不作为,不是勤奋努力,而是得过且过——马马虎虎做事情,糊糊涂涂过日子。在学习上作业完不成就抄袭,考试不会就作弊,上课不懂就打瞌睡。在生活上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衣服脏了就送到洗衣店,袜子脏了就扔掉;有的学生面对困难,逃避不担当——躲躲闪闪去应对,轻轻松松过日子。做错了事就耍赖,任务完不成就欺骗,考试成绩不好就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有的学生面对未来前途,消极不追求——慢慢吞吞去应付,逍逍遥遥过日子。一副无追求,无志向,不愿付出奉献,甘当平庸人的状态。

()学生责任心理缺失,接受矫正难

1.责任心理信心不足。学生进入高中后,面对紧张的学习和升学压力,对未来的人生目标极易出现摇摆不定,时起时伏的情况。困难和挫折成为前进道路上的一大障碍。由于有的学生缺乏正确的信念心理,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虽立志高远,但不耐挫折,消沉自弃,贪图安逸,厌恶紧张,绕道而走。特别是学困生,自感前途无望,因而志向迷茫,行无目标。雾里摇船,摇到哪里哪里黑。

2.责任心理控制不当。统计显示:高中学生心理调控能力较差的占56.8%。由于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在面对缺点和错误时,容易形成意识上的错误判断,出现黑白颠倒的错误认识。有的在错误面前抓老师的小辫子,以此为自己开脱;有的强词夺理,对待错误死不认账;有的自愁忧郁,闷而不发,钻进死胡同出不来;还有的死要面子,放不下架子,高傲狂躁,胆大妄为,与老师顶撞对抗。在这些学生身上普遍出现认识固执,情绪失落,性格暴烈的情况,对老师的说服引导拒不接受,教育起来十分棘手。

3.责任心理方法不对。学生对责任担当达不到要求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由于对自己的目标定位过高过大。有的学生不懂得责任在小事中,在平常中,在每一天的认真努力的过程中。总感到前途黑暗笼罩,希望渺茫,往往为看不到光明而放弃。有的学生不懂得尽力就是担当,就是追求,就是价值的体现,不能以自我肯定和吐故纳新的方式来自我推动向前;还有的不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面对困难和挫折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以烂为烂,忧忧愁愁混日子。

()学生责任行为放任,训练转变难。

1.对自己不负责。统计显示:对自己不负责的学生占28.8%。主要表现为:一是学习行为不约束。不假外出,上课打瞌睡,经常拖欠作业,考试作弊,装病逃课,甚至个别学生考试成绩为几分、零分。二是体态行为不约束。仪表不端庄,举止不文雅,不穿校服,留怪异发型,衣着时尚奇异。三是道德行为放任。盟誓结拜,称兄道弟,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结伙赌博,小偷小摸,写情书,说低级下流话,与异性同学不正当交往。四是不节俭。不愿在学校食宿,放假欺骗家长结伙游山玩水。不吃正餐吃零食,不是名牌服装不穿,不使用价格低廉的手机,每月个人零花消费达千元或更多,生活十分奢侈。五是安全行为放任,漠视生命。不遵守交通规则,街道行走撞红灯,城市学生假日驾摩托车兜风,超速行驶。特别是地震期间,私自冒险过危险地段,跨越危险桥梁。极个别学生在学校晚睡熄灯后,从学校宿舍楼下跳,翻越围墙,逛夜市或进网吧打游戏。一名女生为求漂亮,无度节食,导致贫血多次晕倒,只得休学住院治疗。

2.对他人不负责。统计显示:有这种行为的学生占4.9%。主要表现为:有的欺骗老师,欺诈同学。假日通宵上网,星期一到校谎称自己生病,要求老师批假在宿舍蒙头大睡。个别学生为了不让家长知道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出钱请蹬三轮车的人或其他人冒充家长参加家长会。有的与同学不真诚相处,背后说人坏话,挑拨同学关系。动辄出言不逊,恶语伤害同学感情。极个别学生拉帮结伙,威胁诱逼,强夺同学钱财,恶意报复。一名学生因与同学产生矛盾,就向该生家长发短信谎称其子女患病住院,害得同学家长心急如焚,冤跑学校,造成物质精神损失。有的在寝室乱扔乱放,损坏同学的东西。同时不勤洗头和内衣鞋袜,丢三落四,弄得寝室臭气熏天,全然不顾他人感受。有的看到同学受到挫折、受批评或家庭遭遇不幸,不是同情安慰,反而窃窃私语,讥笑讽刺,幸灾乐祸,给同学伤口撒盐,增加同学更大的心理伤痛。

3.对班级学校不负责。有的恶意损坏班上电器开关、桌椅和电教设备等公物。偷偷撕毁教室内张贴物或相关学习资料,在校园内乱写低俗语言。有的参加学校集会时,耍手机,给同学背上贴纸条,扰乱集会秩序,损坏班级荣誉。还有的损坏校园建筑墙文化、水龙头和护栏花草等,极不爱护校园环境。

4.对家庭不负责。统计显示:这种行为的学生占21.6%。主要表现为:只满足自己享受,不顾及家庭承受能力。喝水不喝矿泉水,吃饭不吃大伙食。生日聚会要到大餐厅,只图自己享受好,不管父母雨淋日晒。极个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父母在家节衣缩食,自己却在外奢侈享受。家长暂时拿不出钱,或威胁硬要,或耍泼耍赖;有的假日回家当老爷,不参加劳动帮助家长。个别学生回到家整天睡觉、看电视或上网聊天,到了吃饭时,要长辈把饭送到面前,不然以不吃饭相要挟。特别是到了农忙季节,祖辈老态龙钟面朝黄土,田间挥汗如雨辛勤耕作;自己年纪轻轻观赏小桥流水,公园休闲自得悠哉乐哉。全然不顾祖辈的辛劳和心理伤痛。

5.对自然环境不负责。个别学生在公园或风景区游玩,随地乱丢果皮,乱丢白色垃圾,在建筑物上乱刻留言。采摘公园鲜花,踩踏草坪绿地。翻越护栏,损坏公共设施。用电机在河里捕鱼捉虾,把有毒植物撒在水库塘堰里毒鱼,破坏生态平衡,污染水源,对自然生态环境极不负责。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不负责任的种种表现,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感到忧虑和十分着急的一个普遍问题。学生思想道德之所以滑坡,行为之所以失范,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社会有害文化的腐蚀和影响;二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三是因为学校教育的肤浅不到位。为此,解决学生精神领域深层次的问题显得重要而紧迫,是当今教育必须严肃对待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现实问题。

三、课题形成的成果

我们认为:课题成果既是课题内涵思想的集中反映,又是课题外延的具体体现。因而,课题思想与问题,问题与内容,内容与活动三者之间的联系就是课题必须立足解决的问题。为此,课题组在对课题内涵思想的界定上,从两个层面进行解读:第一个层面是责任感教育和德育活动的关系。即:责任感教育活动=思想道德意识+心理教育+中学生行为规范。第二个层面是责任感教育与高中教育的关系。即:高中生责任感教育=自主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意识+道德意识+心理意识+行为规范)。构成这个关系的依据是因为高中学生在智力上迅速发展,已具备认知能力;在个性上高度发展,已具备强烈的自我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责任感包含的教育因素都建立在自主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就能更适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让学生自主教育,自我推动,自我成长。依据这个思路,课题组坚持一路解读下去,通过历时6年的研究,最终形成了课题的“三项”研究成果。

()构建课题运作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实施课题的基本条件。课题组根据课题内容需要,在组织机构的建立上,新增设了学科组、安全办、居委会三个工作机构。旨在重点解决德育活动与学科教学脱离,与社会生活脱离的问题,拓宽德育活动的实施渠道。在阵地建设上,新增了学生自治组织,学生自主研究社团组织,同时新建学生实践研究活动阵地,使德育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其自主性和社会性。

1.构建“一委”、“九线”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课题指导委员会。由主管教育的副市长任组长,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副组长。副校长、党委办、政教处、安全办等领导为成员,一共由9人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活动规划,组织召开课题研究工作例会,出台与课题相关的文件,考核评估下设机构的工作。

党委第一线指挥。主要负责调研课题实施情况,具体指导政教处、团委、安全办工作;负责与社会相关部门以及学校相关部门的联络工作;负责课题年度总结工作。

政教处第二线主管。主要负责制定德育活动计划;组织德育日常管理工作;编写德育活动校本教材;组织开展常规德育教育活动;负责课题小结和学年总结工作。

安全办第三线补充。主要负责组织安全教育活动;负责校内外开展活动的安全管理和监护;负责对安全教育活动的总结。

团委第四线拓展。主要负责制定共青团工作计划;组织社团开展实践活动,总结实践教育活动经验。

班级第五线落实。承担上级课题部门安排的活动;制定班级活动计划,组织对学生个体的考核评价工作;总结课题阶段工作和学年工作经验。

学科第六线渗透。主要负责制定学科教育计划;制定学生学科自主研究活动计划;总结课题活动阶段工作和学年工作经验。

社区第七线协助。负责所在辖区学生家庭教育帮扶工作;参加课题指导委员会召开的工作例会;组织“五老”人员对城区所辖片区的学生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总结社会教育工作经验。

社会教育委员会第八线参与。负责家长培训;组织家长开展创建家园文化阵地;对贫困生进行帮扶。

家庭第九线配合。负责按学校要求对学生在家庭的管理监护;在社会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活动。

2.建好“三大”活动阵地。

建好学校活动阵地。一是建立学生自治管理组织。成立学生自治会,文明示范岗,风纪监督岗,校园护校队,升旗礼仪队。二是建立社团组织。成立艺体协会,民俗文化协会,校园文学社,科技协会,环保协会,影视点评协会,微型剧本创作协会,业余党校,《校园月报》编辑部,《校园一周点评》编辑部,校园新闻广播站。三是建立学生心理问题网站栏目。

发挥社会文化阵地教育作用。组织学生参观袁家坝工业区物流中心,开发区长虹电子生产基地,哈哈生产基地,元坝现代农业种植基地,卫子镇绿色生态养殖基地;参观红四方面军碑林,红军文化园,红星公园,李先念木门会址等红军文化传统教育基地;参观青川地震遗址公园,感受家乡人民重建家园,不屈不饶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参观曾家山天坑、白龙湖、七里峡和唐家河自然环境保护区,认识家乡大自然环境和地理文化。参观朝天日月潭、三国古栈道、昭化古城、剑门关三国遗址、皇泽寺武则天文化、千佛崖石刻文化和川北民俗文化园,认识家乡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参观川北监狱,加深对国家法律的深刻理解;参观8743部队、广元军分区武警支队和公安消防支队军营生活、接受国防教育知识,体验积极向上,勇敢顽强的军旅文化。

创建家庭文化实践小基地。组织学生建立民俗收藏、图书收藏、奇石收藏和祖辈生活足迹收藏等家庭文化收藏室。建立室内盆景、庭院小花园和果树小园林等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基地。

3.抓好“三个”跟进建设。

队伍建设跟进。一是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举办“青少年心理障碍”、“责任感教育实践活动解读”、“学科教育目标与责任感教育”、“德育活动设计与责任感教育”等专题讲座。开展课题读书活动,课题资料收集活动,课题个案创新活动,实践活动优质教案设计,课题成果展示,班级文化形象工程创建等竞赛活动。加深班主任对课题理论思想的认识,激发班主任参与课题实验的积极性。二是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学生干部岗位责任培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学生教育管理自治组织培训。举办“心理健康与自治管理方法”“实践活动设计”“自治管理知识学习与收集”“自治管理与组织活动建设”等专题讲座。开展社团组织培训。举办“报刊编辑”、“广告设计”、“剧本创作”、“民歌收集与编辑”、“模拟联合国设计”、“废旧材料与发明”等知识技术讲座。三是抓好社区干部“五老”志愿者、民间艺人兼职教师的培训。举办“活动组织与管理”、“活动要求与准备”的纸质活页书面培训或会议座谈培训。

经费投入跟进。一是加大对课题相关设施设备的投入。增设了学生自治管理、编辑、心理教育活动之家和网站等学生办公室。开辟了学生心理活动之家,学生活动成果展览室等活动场所。添置了音体美器材、图书、光盘等设施设备。征订了与社团组织活动相关的专业杂志、刊物。新建了学生社团宣传栏,科技发明创新实验室,校园专题网站栏目。学校用于学生开展自主管理和研究活动的经费投入年均达近20万元。二是加大对课题工作经费的投入。课题经费报销的项目主要有: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活动的差旅及补贴费用,各部门组织活动或召开会议的会务及资料费用,学生社团组织和教师学习培训相关的会务费用。学校用于整个课题研究的费用年均达6万多元。三是设立了课题绩效考核奖励资金。除了从政策性绩效考核中提取10%作为课题绩效奖励外,学校还每年按人均1000元的投入作为课题绩效奖励。

考核评估跟进。考核评估由党委办牵头对各部门工作进行评估,各部门对相关班级和有关团体进行评估,班级对学生个体和小组进行评价。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过程资料、成果资料和课题档案管理。评估方法每年分三次进行。第一是小结评估。主要包括活动的组织管理、活动过程、阶段小结和优秀个案收集的书面资料。第二是阶段评估。主要包括课题实施过程中调控和采取的补救措施。第三是年终绩效评估,除过程资料按阶段评估要求外,重点以交流汇报,课题成果展示,创新成果评估鉴定为主,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年终绩效奖惩。

()构建实践活动教育内容序列

1.构建课题教育内容“五大”理论原则

培养高中生责任感的德育实践活动必须具有自主性。就责任感而言,是对人生思想境界的较高要求,没有境界的人,是不能担当责任的。就高中生而言,由于学生智力迅速发展,已具备较高认知能力;在个性上高度发展,已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在这个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就必须遵循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构建学生自主实践,自主认知,自主体验的教育模式。以此激发学生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求知欲望,体验人生感受,积累生活经验,实现情感升华,从而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思想道德教育境界。

培养高中生责任感的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具有社会性。《心理学》认为:“人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社会化过程,脱离了社会化过程,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从这个意义上说,责任感教育就是一种社会化过程的教育。因为责任感教育与其它方面的教育相比,包涵了更高的社会性要求,这是责任感教育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所以,要使学生明确责任,就必须懂得自己与社会、与他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把自己投身到社会实践过程中,感知、体验和认识社会生活,形成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认知标准,自觉担当起自己在这个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培养高中生责任感的德育实践活动必须有心理介入支持。由于高中生开始步入半成年人行列,缺乏社会认知经验,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极容易产生心理情绪,由此影响到学生对社会生活、对他人,对自然环境以及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产生的反作用,抵销了已经获得的认知经验,出现前功尽弃、事倍功半的不良结果。因而责任感教育作为具有明显社会特征的教育模式,更容易触及到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以心理介入是对高中生责任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

培养高中生责任感的德育实践活动必须具有周期性。任何有效的教育都是通过周期来实现的。责任感教育在面对渗透更多教育因素的情况下,如果教育内容混杂在一起,分不清主杆枝叶,漫无边际,就难以形成周期过程和学生难以形成思维定势,从而出现避重就轻,蜻蜓点水,浅到辄止、劳而无功的被动局面。

培养高中生责任感的德育实践活动必须具有学科性。以责任感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涵盖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宽广领域,具有长期性、多样性、辩证性的特征。如果仅靠某一个渠道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只有立足于学科教学、扎根于学科教学,把学科教学作为实践活动的主战场,才能保持德育实践活动的常态性、持续性和有效性,才能真正使德育实践活动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

2.组建“四大”核心教育内容

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意识是精神力量,是支撑人生价值的基石。学生的是非标准容易出现错乱,就是因为缺乏对民族精神、国家精神、时代精神的认知。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在面对社会有害思潮的影响,面对自我意识增强的情况下,对人生价值的选择很容易出现偏差。为此,就高中生而言,在这个时期对他们思想政治的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而就学校来说,传统的德育活动模式相对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是内容零散,针对性不强,在应该渗透的教育内容上出现盲点。以基本国情教育为例,除了教材上抽象的理论概述,实际上学生十分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二是由于教育内容没有形成逻辑板块,缺乏系统性,缺少了持续强化的过程,对某一方面的教育内容往往是一带而过,没有周期过程,很难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三是对教育内容的实施层面单一抽象。由于学生缺少自我体验,很难将认识升华成情感。为此,课题组构建出以家乡的古代民族优秀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光荣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国家时代精神文化(含时事政治,时代英雄模范)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渗透教育系列,以此促进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构建以道德品质为核心的教育内容。道德品质涵养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学生必须的道德准则。由于学生对道德品质缺乏正确的认知,因而出现在道德品质行为上的各种不良表现。为此,课题组构建出以文明礼貌,爱护公物,遵纪守法,助人为乐,保护环境,诚实守信,善良感恩,艰苦朴素,勤劳节俭为内容的道德品质渗透教育系列,以此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荣辱观。

构建以心理健康为核心的教育内容。高中学生最大的心理障碍是坚持自我中心,在处理与老师、与同学、与家长的关系上容易出现不正确的心理认知偏差,从而导致心理矛盾的发生,表现出对他人的抵触甚至对抗、消极对待自己所面对的一切事情和出现种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课题组为此将心理介入作为高中生思想道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构建出以认识自我,控制自我,摆脱自我,提高自我为专题的心理健康渗透教育内容,以此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构建以中学生守则为核心的教育内容。由于当今时代普遍出现的家庭教育缺位,隔代教育给一部分学生从小就留下的在行为规范上的许多后遗症。学校面对这些问题,即使努力纠正,也并非一日之功。特别是学生到了高中阶段,由于长期形成的一些习惯性毛病,再加之自我意识的推动,学生的出格行为就会越显突出。课题组为此构建出以学习行为、生活行为、纪律行为、性格行为为内容的行为习惯强化系列,以此进一步规范和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构建课题实践活动体系

活动实践体系是课题的核心内容,是极难突破的制高点。特别是在没有任何借鉴模式的情况下,破解的难度是非常大的。需要从党和国家颁布的教育政策理论角度,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理论角度,针对社会现实情况和学生行为表现情况,深入分析提炼,从中捕捉到破解课题内涵的密码。从而设计出容易操作,实用性强的实施路线。

1.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教育活动。

走进家乡古代文化时空,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为加强学生对家乡古代文化的了解认识,学校采取参观游览,走访调查,查阅资料,网上采集等多种方式,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深深埋在学生的心中。为了能收集到家乡的古代文化,不少学生亲临实地作记载,带着问题到档案馆和旅行社查依据,向家长了解小故事。经过历时一个学年的收集整理,高一学生完成了《皇泽寺的历史》一书的编辑。高二学生完成了《蜀道文化与广元》一书的编辑。高三学生完成了《千佛崖石刻历史》一书的编辑。学生社团古文化兴趣小组编辑了《广元历史名人录》。学生完成编辑后自豪地说“我们将广元的武则天等20多位名人重现在广元人心中,大小都是一份功劳”。

走进家乡红军文化时空,激发学生的报国之志。广元的红军文化内容十分丰富,红军遗址就达50多处,教育意义十分深刻。学生通过对红四方面军李先念木门会址,20多个苏维埃政权遗址,黄猫垭战役,嘉陵江战役,红星公园等红军文化的调查走访,为家乡在革命战争年代中涌现出来的罗青长等10位将军,吴忠等100多位省军级领导干部感到无比自豪。被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13000多位烈士的英雄事迹深深感染。特别是家乡人民在衣不遮体,食不裹腹,随时面临杀头的恶劣环境中,还义无反顾的为红军捐出20多万斤军粮和5000多套棉衣的感人故事,更使不少学生受到极大的震撼。

走进家乡时代文化时空,激发爱国之情。在开展的《家乡的巨变》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中,不少学生到工厂、到农村、穿大街小巷、趟河流过密林,走进家乡过去的岁月。当将家乡几十年前低矮的茅草房,紧缺的商品,弯曲的羊肠小道与眼前家乡火树银花的夜景,琳琅满目的超市,拔地而起的高楼和宽大平坦的高速公路比较时,学生从内心深处发了“今天生活真不错”的真实感叹!

走进国家时代精神时空,砺练学生人生理想。为激发学生      对爱国主义优秀影视的兴趣,有的学科采取让学生编辑爱国主义影视目录,讲一个英雄人物的名字,说一个英雄故事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对爱国主义优秀影视的兴趣。为了让学生了解诸如雷锋等时代英雄的事迹,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在暑假中编辑一本“感动中国时代人物”的小丛书。政治学科要求学生每月填写一次央视新闻大事表。有的学生假日外出,给家长打电话首先说的话就是“爸爸,你看一下新闻,如果有大事就帮我记一下。”并一再叮嘱家长说话算数。学生的这些举动与以前相比,截然是两种不同的生活追求。

2.开展树时代新风教育实践活动。

关注弱势群体,树助人为乐之风。为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弱势,爱富豪的不正常心态,学校对市区的“光荣院”和残疾儿童学校实行长年的定点帮扶。学生开始时躲躲闪闪,挤眉捂嘴。通过在接触中对弱势群体的了解不断加深,学生的同情善良之心也随之油然而生。只要一到了帮扶地点,学生都很主动热情。有的擦门扫地,有的抹桌摆物,把室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有的学生在节日或年关,长期坚持为孤寡老人和失去双亲的残疾儿童送去食品和衣物,把善良和同情送给这群孤单寂寞,盼望亲情的弱势老小。

危难时刻挺身,树勇于献身之风。在“5.12”汶川大地震灾害来临3个小时后,学校附近的市民需要的不仅是水和食物,还面临着慌乱和露宿在街头的境况。这时城区出现的是三支特殊群体:一支是公安干警,一支是政府人员,另一支就是我校高中学生组织的志愿服务队。这支由100人组成的志愿队在城市最为艰难的时刻,志愿队的学生把水和食品送到老人和小孩面前,帮市民搭简易帐篷,协助政府人员宣传解释,安定人们的情绪。特别是在青川的大批伤员送到市医院后,志愿队员帮医生抬担架,为伤者家属指路取药,一直坚持到学校复课。这群年轻的学生在最特殊的时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年轻一代对人生价值的选择。

面对社会问题,树“匹夫”有责之风。我市城区西段城乡结合部面临嘉陵江,由于种种原因,这里成为了全城最难解决的卫生死角,学校得知这一情况后,包下了对这段环境的治理。每周一次分班轮流清除该段垃圾,时间长达两年之久。学生在清除腐臭垃圾的劳动中,一方面感到了劳动的艰辛,另一方面对不讲卫生,乱扔乱倒的不良习惯也产生了极度的憎恶,同时更萌生出大家的城市要大家负责的强烈感叹。当学生在地方电视新闻中,看到公交车上一位老人因长久站立昏倒过去的场面时,不少的同学有感而发,表达出对树立社会新风的强烈期盼。由此,学生社团组成30多人的社会风气调查组,利用双休日分别搭乘多路公交,观察了解公交车上各种不文明行为,并写成调查报告寄送给市长。学生的举动引起了地方媒体的极大关注,先后在地方电视台曝光抨击公交车上不文明的行为,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走进军营,树军民团结友爱之风。军营生活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学校除按规定对新生入学进行军训外,每年大的节日庆祝和寒假前都要开展慰问联欢活动。学生和军人同台联手载歌载舞,吮吸着军营严谨向上,生机蓬勃的文化气息,接受军营文化熏陶。有学生得知一战士家庭遭受特大灾难,及时把情况反映到团支部书记处,全校学生得知情况后踊跃为该战士捐款一万多元。

3.开展遵纪守法教育实践活动。

自评“照镜”,发现自我。针对高中生自我意识增强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这一特征,课题组立足以自律驱动为主的自我教育方式,让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推动的实践活动中,自觉提高自律能力。各班按学校统一规定,将开学在国旗下的成人宣誓词张贴在教室,学生在宣誓人下面写上自己的姓名,以此作为自勉自励。各班还在教室张贴周责任履职评分表,由学生本人每周六自评等级并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些举措随时让学生把守纪行为挂在心上,自觉增强责任意识。特别是个别表现不好的学生,为了在同学面前信守承诺和不丢失面子,也能加强自我约束,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参与体验,反省自我。学校社团成立的学生自治会组织由120人组成,每个年级设有一间学生自治会办公室。室内配置了办公桌椅、图书柜、档案柜等办公用的基本设备。每间办公室还由学校订阅了《班主任》和《德育文报》等杂志。设立了“文明示范岗”、“风纪监督岗”新闻报道组和《风流魂》校园周报编辑室,及时报道管理好的班级和表现好的个人。并在校报开辟了校风点评栏目,曝光和抨击校园的违纪违规行为。同时学生自治会组织还开展了对德育管理的理论研讨,以此提高校报编辑水平。校报随时刊登对学生具有启发性的典型个案,向学校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截止课题结题,《风流魂》已出刊近60期,送到学校的研究报告达15份。

学会算账,约束自我。学校根据自治会《学生消费与校风》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开展了“好习惯伴我行”争先创优活动。在活动中,不少班级开展了“量家底、看缺口、怎么办?”的家庭收支算账活动。个别学生在和同学们一起算账时,看到家庭经济出现的较大缺口,很有触动,脸上流露出极不自然的表情。有大部分班级还让学生建立个人收支记账消费簿,促进学生当家理财,自我理财和勤俭节约良好习惯的养成。

知法守法,警省自我。学校抓住“3·15”消费日,“6·26”禁毒日和“12·4”法制宣传日的政策契机,组织学生配合工商、消费者协会和公安部门到市场,到街道摆摊演讲,向市民宣传法律法规,让学生在宣传的同时,也学到更多的法律知识。学校还组织学生到民事法庭旁听法官审案,到川北监狱旁听记者对罪犯的采访。让法律在学生心中常驻,警钟在学生耳边长鸣。

4.开展学习习惯教育实践活动。

在知识运用实践中提升情感。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既是对实践的体验,也是对情感的升华。不少教师创造了在运用中发现,在发现中认识,在认识中提高的学科教育理念。化学学科在开展能源结构调查活动中,学生在运用中和滴定质量检测知识,进行常用电池对土壤的污染实验测试后,感到十分的震惊。有位学生为此利用假日,邀约了10多位同学到各小区垃圾桶调查各种废弃电池的分布数量,通过测算,写出了《废弃电池对人类意味着什么》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同学们语重心长地向人们发出告诫: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会让人类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生存危机。学生用知识解读生活,在生活中感悟人生,在感悟中实现着情感的升华。

在观察生活中重塑自我。语文学科在国学知识运用实践调查活动中,以“现实社会中,仁义礼智信的缺失”为题,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不讲文明礼仪的现象。有位学生在对手机语言使用文化现象中,通过对上百名学生的细心观察,总结出了接听电话中常见的诸如“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真啰嗦!”“有事吗,没事我挂电话了!”“说了你不懂,别问了。”等最不礼貌和最使父母伤心的语言。还有的学生在对生活现象的反思中,总结出了“只问成功,不问是非,不问正义,这样的成功没有意义”极富哲理的人生价值观念。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重塑着一个新的自我。

在收集整理学习中规范自我。研究学习实践活动把学生从书本引向生活,使学生步入到更广阔的学习领域,产生出对知识强烈的索取愿望和追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整理听课学习笔记,进行知识归类,重组知识要点;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勾画,思考批注自己的新见解;在资料收集整理中,剪辑摘录,对点收集,分类组块、汇集成册,编制目录;在资料保管存放中,分类摆放,粘贴书签。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过程的锻炼,不但自觉规范着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而且也砺炼着耐心顽强的学习品质。

5.开展心理品质教育实践活动。

在自责反思中发现自我。学校统一印制了“今天的对与错”一句话表格日记手册,要求学生每天填写。表格设计了优点、缺点和措施三个栏目。如果学生觉得没有缺点就填上“无”,填写十分简单,并不费时,学生举手之劳就能做到。日记由小组一周检查一次,每月班主任过一次目。如发现学生有不认真填写的情况,就进行个别交流沟通,限其改正。学生在自我心理认识的实践中,自问自答,说出了很多心里话。有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做子女的,既厌恶父母设计的人生,又怕辜负父母的希望,我究竟该怎么办呢?”。学生自我倾吐心中的矛盾,自我释放心中的情绪,自我解答心中的疑问,为使心理健康成长,不断打磨着自我,发展着自我,让自己不断走向成熟。

在集体评价中对照自我。学校建立了三个评价平台。一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让学生党员在组织这个大熔炉里锻炼成长,用先锋队的标准磨砺自己。二是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认真召开民主生活会,用团员的先进性标准来约束自己。三是充分发挥成长教育课程的作用,在班级进行小组总结,班级总结,使学生随时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自我扬鞭,奋蹄向前。

在拉手活动中解脱自我。针对学生烦恼、焦躁这个难于克服的心理特征,有的班级采取与同桌拉手倾诉,与好友拉手发泄,与老师拉手沟通,与学校建立的心理信箱拉手求助等多种形式,解决学生各种心理问题。以此既满足学生的发泄,又锻炼学生心理调节能力,逐步将学生引导到心理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成功激励中提升自我。一是在团组织活动中铸就成功,激励成长。学校社团设立了40多个兴趣活动小组,分为体育、美术、音乐、文学、摄影、科技发明、民间艺术、剧作、科技等近20多个大的类别。学生在这个宽广的舞台上,各尽其能,大显身手。同时学校也为这些学生的成长助威呐喊,锦上添花。每学年学校都要定期召开学生追星表彰大会。设立了文学星、科技星、进步星、雷锋星、礼仪星、勤劳星、剧作星、编辑星、读书星、影视民歌星、刺绣星等50多个奖项,让学生在追星活动中,以铸就的成功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6.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在民间礼仪文化熏陶中升华亲情认知。学生民间文化社组织20多名同学,开展了历时半个学期的“走进民间,寻找亲情文化”的活动。通过大量调查走访,广泛收集整理传统亲情文化资料,编辑成了《中华传统亲情思想汇集》,《家乡民间亲情谚语》。特别是在收集的诸如“母爱儿,竹竿长;儿报母,扁挑()长”。“虎毒不食子”。“篾背重(chong)啥背(地方语,一种专门用于装草,空隙较大的背篼。),一辈还一辈”等脍炙人口的100多条谚语,让学生感受深刻的亲情哲理,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在家庭亲情创建活动中,增强亲情责任。在活动中,有的学生假日回家为父母洗衣服,有的为父母做一顿饭,有的从药店买回棉签、酒精、达克宁、创可贴,为父母建立起家庭常用卫生箱。有的从市场买回改刀、水果刀、封口胶,为家庭建立起常用工具箱。有的放假回家给父母买几瓶饮料,尽其所能表达出对父母的孝心,用小小礼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有一位学生,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市场调查活动中,观察到市场的猪肉摊位不但很多,而且消费量也不太好,到了天黑还有很多肉卖不出去。而自己的父亲也在做卖肉的生意,触景生情,这位学生为父亲的辛劳感到十分纠结。为此,该生利用节假日多次到市场了解消费行情。当该生发现绿色原生态食品十分抢手的商业信息后,回家又通过网上查询,形成了放养山猪的想法。在该生对父母多次的耐心劝说下,家庭最终建立起生态猪养殖场。如今生意火爆,供不应求。该生由原始的亲情触动,引发了家庭经济的一场大变革,把家庭引上了一条致富之路。

()课题成果主要创新点

1.课题的实施策略及成果概要。

课题研究以破解课题思想,构建实践活动保障运作机制,构建实践活动内容序列,构建实践活动体系为主攻方向;以自主性原则、学科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周期性原则、心理介入原则理论思想为指导;以学科渗透推进,专题滚动推进,心理介入推进,成果激励推进为实施策略。多渠道实施,全方位推动,形成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责任感教育新模式。

在课题思想的破解上,找出了传统德育活动忽略学生内在素质提高这个缺位点,找到了符合课题立意的定位点。特别凸显了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自主完成的实践活动方式。

在课题运作机制的构建上,建立了与实践活动相适应的“九大”工作机构。特别突出了学科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和学生自主研究的主体作用。

在内容序列构建上,确立了“五大”理论原则,组建成了“四大”核心内容。特别注重了以立足家乡的古代民族优秀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光荣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国家时代精神文化为内容的教育渗透。

在活动实践体系的构建上,形成了“六大”操作板块。特别注重以自责反思,发现自我;集体评价,对照自我;拉手互助,解脱自我;成功激励,提升自我的心理自主教育。

课题确立的“四大”主攻方向,为课题创设出了一条清晰完整,可摸可触,易于操作,务实有效的实施路线。

2.成果主要创新点。

活动内容组建科学,具有新颖性。课题内容设计以解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行为表现为主攻方向,避免过去德育活动在内容上漫无边际,见子打子;层次杂乱,目标重叠,重点不清等实效性较差的问题。由此构建出条块分明,梯次有序,操作简便的实施板块和操作点。

实施渠道空间宽阔,具有先进性。课题设计的活动载体具有学科化、生活化、社会化、学校化、家庭化的明显特征,德育活动舞台随处可见。特别是德育活动立足学科教育这种模式,具有典型的推广意义。

操作点过程条块清晰,具有实效性。课题提出的问题直指现实生活中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扭曲、责任心理缺失、责任行为放任等深层次问题。由此将应对措施紧紧贴在这些问题上,通过用正确的思想渗透,正确的心理疏导,正确的行为规范,从学生的思想深处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理想效果。这个模式为课题的继续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综上所述,鉴于课题组目前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发现先进于该课题操作模式的同类课题。为此,课题组认为该课题构建的操作模式为目前全国首创案例。

四、课题实践的效果

课题历经6年时间的不断解读,给学生提供了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的广阔空间。学生自我砺练、自我教育;教师伴随学生一路观察,一同解读;学校不断发展、不断变化。在漫漫的探索路上,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成长。

()学生行为变化大。

1.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普遍提高。

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人数增多。主要表现为:学生收看电视新闻节目的人数由课题实验前的25.4%上升到86.5%;喜欢收看以江湖情仇,暴力凶杀,低俗搞笑为内容的电视节目人数由原来的78.3%下降到12.4%。家长普遍反映,以前只要学生在家里,大人就休想看电视。现在家长能够与孩子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共同喜欢的节目,一位家长在与邻居拉家常时说“才怪,现在娃儿不和我争电视了。”学生在家里的兴趣由原来的迷恋上网,在家睡觉,外出玩耍,买零食等行为转变到现在喜欢到书店看书,喜欢在网上下载资料,喜欢在家里搞编辑、整理资料。统计显示;学生建立历史名人、英雄人物、家乡红军文化个人资料库的人数占82.3%。有的学生还把收集到的家乡红军文化分类整理成“红军遗址”、“红军人物”、“英雄小故事”,并将这些内容汇编成专辑。编辑成册的书中还插有学生本人走访红军遗址时拍下的照片。

道德行为普遍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开始养成,在学校自己动手洗衣服的人数达到87.6%。二是不刻意追求时尚着装和留时尚头型,讲求穿戴朴实和体态文雅的人数占83.4%。三是同情弱者、关注弱势群体的人数由原来的31.6%上到62.7%,特别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在这方面的变化最明显。他()们将平时积攒下来的钱,尽可能用到对弱势人群的帮扶救助,学生中个人捐助最高的达到每年1000多元。据统计,全校为定点帮扶的光荣院的孤寡老人、残疾学生失去双亲的小孩、学校的贫困生的募捐,“5·12”汶川地震募捐,全国各地重大地质灾害募捐,各种特殊家庭发生特别灾难的募捐,年均达到10多万元。三是学校公物损坏率下降,学校公物损坏维修费用由原来的年均10多万元下降到年均5万多元。仅水龙头和电器开关一项,学校每年就节约一万多元。四是学生的亲情意识更浓,关心体谅父母,参加家务劳动的良好风气,在学生中普遍形成。据统计,有40%的学生为家长建立了应急卫生箱和家庭常用工具籍,有52.3%的农村学生假日回家给父母买礼物,有19.4%的学生在家里建有花园和室内盆景,有67.2%的学生在家里为父母洗衣服。五是诸如斗殴伤人,在社会上滋事盗窃,参与社会团伙组织,流氓恶作剧甚至吸毒等违法治安案件从课题实施以来,学校连续6年为零发生。

2.学生心理品质健康人数增多。

主动老师同学沟通的人数增多。据统计,学生自建立心理信箱后,老师和学校领导年均收到的心理投诉近千条,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释放心中的情绪,自主解除心理的矛盾和压力。有的同学或者与同桌,或者与好友建立心理沟通联系,互相帮助,共同拉手解除心理的疙瘩。有位同学因性格内向,嫉妒心强,只要别人比她好,她就不理不睬,与别人产生隔阂,结果她与全班30多名同学都产生了矛盾。在极度的心理压力下,该生老师提出转班、或者不读书的要求。老师面对该生特殊的心理问题,动员凡是与该生产生过矛盾的同学主动和他约谈,让该生释放出心中的情绪。最后在老师和阳光同伴的逐步引导下,该生认识到了自己的心理毛病,性格发生了明显变化。

偏执失控的过激行为减少。实验前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性格上有过激行为的学生为4.3%,通过自主心理控制实践活动的磨炼后,有过激心理行为的人数明显下降,最好的情况为0.23%。即使类似问题难以避免,但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过激的程度上,克制自己的出格行为。

厌学的人数下降。由于近年来,学校招生分数线的门槛降低,就读的学生中,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这部份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极容易产生心理毛病,出现厌学心理行为,导致要求到职高或不读了的情况时有出现。在解决学生这一心理问题的实践研究中,有的教师将“如何让自己的心理升华”这个问题布置给这部分学生,让学生自己从研究中找到答案。同学们组织成一个小组,共同查阅相关资料,从中找出应对办法。通过研究后,他们按照资料中指出的方向,有的加入到文学社,有的加入到民歌协会,还有的加入到刺绣协会,通过升华自己的追求来解除心理毛病。近年来,学困生厌学的情况出现了明显好转。

3.行为表现开始发生转变。

学习习惯发生变化。一部份学生由原来的无所事事,追求吃喝玩乐转变到与书刊资料交朋友。统计显示:订阅与学习相关书刊的人数由原来的18.2%上升到现在的76.6%,在家里建立图书柜的学生人数由原来的17.1%上升到现在的45%,建立个人剪辑资料专卷的人数,由原来的23.6%上升到现在的69.3%。这些数据足以说明,让高中生到现实生活中,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去观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不仅仅是让学生自主获取了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产生了教育作用,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纪律行为发生变化。学校过去出现的学生晚自习后偷跑出校进网吧,假日不回家打电子游戏、装病请假睡觉、拖欠作业和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学生中一些典型的突出问题已经极少发生。

生活卫生习惯发生变化。以前学校出现的个别学生穿名牌服装,戴手饰、使用高档手机,刻意打扮的现象已基本绝迹。吃零食和不在学生食堂就餐、邀约同学打馆子和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开始呈现大面积下降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学生个人过度消费现象由原来的32.3%下降至现在的12.8%。特别是在个人卫生习惯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宿舍摆放有序,整洁干净,全部达到军事化管理要求。有的宿舍在墙壁贴有健康向上的英雄人物宣传画和个人格言,在窗户上贴有窗花,室内还摆放了绿色盆景。

安全行为发生变化。学生在安全应急演练实践活动中,体验和熟悉了在危急情况下,如何控制慌乱情绪,沉着机智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技巧。学生普遍能在特殊情况下,作出正确应对危机的快速反应。特别是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中,学生临危不乱,有序撤离,紧急选择躲避地点。在地震整个过程中,学校未发生任何伤亡事故。

 ()推动了新课程改革

1.有效开发和利用了教育资源。课题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同时促进了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有效利用。一是学校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由于实践活动引发了学生对书籍资料的特别需求,以前不太被学生关注的书刊,如今成了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以前学生看报栏、宣传栏的较少,现在这些地方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二是社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以前学生到风景区是为了欣赏自然风光和看热闹,现在学生去了这些地方,首先要留心的是对文化的解读和认识。特别是学生以前不太感兴趣的工业区、农业基地和菜市场,现在已成为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地方。三是家庭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以前被学生视为娱乐工具的电脑、电视,现在成了学生完成作业,获取资料的学习工具。特别是有些家庭被长期闲置的藏书,也让学生产生了兴趣,被学生有效利用。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不仅成为了学生有趣的课堂,而且也成为了学生获取学习素材的场所。

2.进一步规范了课程开设。课题的实施,使学生对原来的冷门课程开始产生出了浓厚的兴趣。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班级活动、艺体课程和校本课程格外受到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重视。虽然在面对升学压力,时间特别紧张和时间更显宝贵的情况下,教师仍然十分重视这些课程,并充分保证这些课程的开设。学生也并没有因为要升学,就放弃这些课程的学习。

3.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课题实施中,有70%的实践活动都是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的,并且也是在学科教学中完成的。因此,课题研究也有力促进了学科教学方式的深刻变化。学科教学开始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完成任务转向促进发展。有的学科把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舞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让学生体验感受。有的学科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研究,自主学习。有的学科组织学生集体研究、取长补短、合作学习。还有的学科用学生所学知识,剖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我校教师在全市优质课竞教活动中,获一等奖的31人次,二等奖的27人次,三等奖的15人次。有14人获得省教学竞赛等级奖。其中一等奖8人,二等奖16人。学校先后4次承担了全市组织的“高中课堂有效性问题研究”、“高三复习课研究”、“学生试卷评讲研究”等高中教学研究现场会,200多个自制优秀课件入库共享。有8位教师被县区学校邀请去上示范课,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彩的教学设计,生动的教学方式,活泼的教学场面赢得了所在学校同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推动了校园文化发展

1.研究文化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教师以学习为本,以研究为荣,全身心投入课题实验。6年来,教师在市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14篇。其中:国家级79篇,省级291篇。发表的论文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4篇,省级二等奖56篇。李凤耀等10余位教师在省学术经验交流会上发言。教师在课题实践研究活动中,自编了《研究性学习手册》、《研究性学习指南》、《高中生心理应对策略》、《轻松学易经》、《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蜀道文化与广元》等34本、上百万字的实践活动校本教材。学生以学习研究为荣,也努力探索,积极实践,促进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学习成绩不断提升。6年来,学生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373篇。其中:国家级13篇,省级54篇,市级309篇;获国家级一等奖3篇,二等奖2篇。有54人获省科技大赛奖励,394人获市科技大赛奖励;共有1032人获市级以上艺体比赛奖励。学校建立的“生物科技标本馆”被省教厅、省科协命名为“四川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三等奖。老师和学生共同制作的《蜂窝的结构》、《人体胚胎发育史》标本,吸引了来自全国5万多人前往参观。

2.精神文化成为全校师生的主流追求。课题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成长。学生中有143人获省级荣誉奖励,342人获市级荣誉奖励;教师中有4人获省级荣誉奖励,56人获市级荣誉奖励;学校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级奖励6项,市级奖励32项。学生高考上线率连续6年名列全市前茅,高考全市前10名一直被我校占有。我校毕业的学生李勤获得6项赛艇比赛世界冠军,左曼获得沙滩排球世界冠军。韩雅文、赵苑伶分别成为沙滩室内排球国家级健将。学校先后被省教厅命名为“国家级示范高中”、“四川省心理教育健康学校”,并被评为“四川省德育教育先进集体”,被省文明办命名为“四川省文明单位”,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五四红旗团委”,被教育部语言综合司评为“全国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先进单位。”

()示范推广影响好

1、课题在全市各类学校推广。市教育局先后在我校召开了德育工作现场会,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德育实践活动研讨会。学校交流了“让民间文化走进学校”、“在实践活动中促进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让德育实践活动走进学科教学"等经验,全市26所高中校和  157所单设初中校共212人次前来学习考察。

2.课题辐射范围宽。学校的德育实践教育活动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晓亚、原省教育厅厅长涂文涛、省政协主席陶武先等领导分别前往我校视察调研。《华西都市报》、《教育导报》、《教育晚报》、《广元日报》、《广元晚报》等媒体报道了我校德育实践活动的经验。

3.社会反响大。我校每年6000多名学生开展的社会调查和参观采访活动,公益性服务活动,社会性捐助活动遍布四县三区,触动到城市各个角落,学生的义举和在家庭行为习惯上发生的显著变化,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称赞,许多社会人士发自出内心的感叹:“现在的娃娃真的变好了!”特别是今年我校毕业的从小患有脑瘫的学生陈超,高考以理科612分的优异成绩被四川大学录取。该生的事迹被人民网、新华网等上百家媒体争相报道,点击率创全国媒体新高,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